漣水縣按下全域精準脫貧“快進鍵”
(原標題:漣水縣按下全域精準脫貧“快進鍵”—來源:淮安政府網—編輯:淮安政府網)
今年以來,漣水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,突出以產業扶貧為綱,按下精準脫貧“快進鍵”,全力以赴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,確保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、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設決勝戰。截至目前,該縣11.06萬低收入人口全部脫貧,53個省市定經濟薄弱村全部達標出列。
一是推進產業驅動。2020年,該縣創新出臺《低收入村增收十條》,明確產業引領、園區帶動、土地流轉等增收路徑。目前,累計整合幫扶資金7億元,先后實施51個村級光伏電站、12個“整村推進”、10個土地股份合作社試點等近百個項目,實現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農戶項目全覆蓋。
二是做到精準點穴。整合優質扶貧資源,精心打造全省首家以“志智雙扶”為主題的“陽光扶貧超市”。目前,該縣已有5000多名幫扶責任人、10000多名低收入群眾到“超市”淘寶取經。在該平臺帶動下,1668戶實施精準到戶項目,3376名低收入群眾就業,50余個經濟薄弱村成功實施壯村項目。重點推進農村電商平臺體系建設,采取“傳統農產品+實體經營+電子商務”運營模式,讓縣域特色農產品全面“觸網”,有效提升消費扶貧覆蓋面和參與度。阿里巴巴農村淘寶“村小二”項目在漣城、朱碼等街道鄉鎮布點37個,實現“農產品進城,工業品下鄉”,日均產生訂單760個,年可實現銷售3000萬元。
三是實施全面托底。瞄準脫貧高質量,強力推進農村危房改造,投入3212萬元,對3219戶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等四類重點對象的危房進行改造。在此基礎上,創新開展“‘愛滿屋’——1+X關愛行動”,為危房改造戶購置家具、日常生活用品。為確保貧困學生上得起學、貧困群眾看得起病,綜合用好“免、減、獎、貸、助、補”等多種教育扶貧方式,始終將控輟保學工作牢牢抓在手上;推動“先診療、后付費”一站式系統結算服務等政策落地,將精準補充醫療保險賠付起付線由原先的10000元降至6000元,進一步擴大受益面,目前,累計賠付8408人次、近900萬元。
目前,市區(除淮陰區外)的自來水主要由淮安自來水有限公司下轄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水廠、城南水廠和北京路水廠三座水廠供應。目前,三座水廠的各項防凍保溫措施都已落實到位。入冬之后,經濟技術開發區水廠對供電線路
- 社會
- 國際
- 財經
- 娛樂
- 淮安
- 縣區